2025年4月24-25日,复旦大学张亮教授来院交流,共有150多位师生参与了此次交流。

(张亮教授与学院教师在重庆三峡学院校门口合影)

(张亮教授以“应对长尾业务事件紧急响应中的可信度”为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交流分为两场,第一场是4月24日晚上19:30-21:30在慎思楼3-405,复旦大学张亮教授以“应对长尾业务事件紧急响应中的可信度”为题,与参与活动的师生进行交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长尾业务事件频繁出现,其紧急响应的可信度对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张亮教授首先对“长尾业务事件” 进行了详细阐释。他指出,长尾业务事件是指那些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却可能带来巨大影响的商业事件,如罕见的供应链中断、突发的市场崩盘等。这些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企业的应急响应带来了巨大挑战。张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长尾业务事件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听众对这一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后,交流的核心部分聚焦于“紧急响应中的可信度” 这一关键议题。张亮教授强调,在面对长尾业务事件时,企业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可信,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危机中保持稳定、赢得客户和市场的信任。他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可信度的因素,包括响应速度、信息透明度、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企业过往的信誉记录等。

(张亮教授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张亮教授还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他鼓励大家积极提问,针对听众提出的关于如何评估企业应急响应可信度、如何在长尾业务事件中平衡风险与收益等问题,张教授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他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享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实用的方法,引发了听众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本次交流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业界人士在应对长尾业务事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张亮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精彩的案例分析,使听众对长尾业务事件紧急响应中的可信度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商业挑战。
第二场是4月25日早上在慎思楼3-306,冯玉明、张亮、张强强、吴世强与到场的70多位大学生和研究生们进行了一场深入而热烈的交流,共同探索成才之路。活动从上午10:30开始,一直持续到12:00,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热情高涨。

(冯玉明、张亮、张强强、吴世强与到场的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索成才之路)
活动伊始,冯玉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出席此次活动的各位老师。随后,交流正式进入学生提问环节。学生们积极踊跃地提问请教,问题涉及学业规划、科研方法、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四位教师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为学生们提供了详细而中肯的建议。

(现场学生提问)
“在本科阶段,应该如何平衡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 一位学生率先提问。张亮教授回答道:“本科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课程学习是首要任务。但同时,也可以适当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从简单的实验或文献调研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关键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两不误。”
另一位研究生则提出了关于未来职业规划的困惑:“我即将毕业,但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感到迷茫,不知道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职场。”冯玉明教授表示:“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你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结合所学专业,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考虑继续深造;如果更倾向于实践应用,那么进入职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努力。”
一位本科生问道:“我在本科阶段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才能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吴世强博士表示:“本科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是偏向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如果是理论研究,就要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争取在核心课程上取得优异成绩,同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和能力。如果是应用实践,可以多参加一些实习、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无论哪种方向,都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另一个研究生问道:“有什么可以分享给我们这些初入科研领域的学生呢?”张强强博士说:“科研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敢于对现有理论和观点提出质疑。其次,要注重文献调研,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了解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找到自己的研究切入点。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科研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协作和交流。最后,要有耐心和毅力,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交流过程中,四位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求学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经验。他们鼓励学生们要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这些的真诚分享和鼓励,让在场的学生们深受启发。
“今天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他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还让我们明白,成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未来的成才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梦想的决心。

(张亮回答学生的提问)
附:张亮简介
张亮,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协同计算专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可信智能系统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物联网专委会、协同与服务计算专委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系统类课程群建设负责人。研究工作涉及多媒体数据管理、XML数据管理、数字图书馆、Web服务和业务流程管理BPM。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BPM的长尾型变化管理、人-机-物协同服务计算、支持即时虚拟组织的流程协作、可持续性发展的多方共赢跨组织流程协作。现任ICSOC Steering Committee委员,中国业务过程管理大会指导委员会成员,曾任ICSOC 2013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ICSOC 2012联合总主席、首届中国业务过程大会CBPM的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中国数据库大会NDBC 2011的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其研究工作曾受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