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我院副院长代祥光教授率团队赴中冶建工集团,围绕“AI大模型在建筑行业的落地应用”展开深度交流。双方就技术研发、场景挖掘与校企合作模式达成多项共识,为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会谈中,代祥光副院长指出,建筑行业正面临合同审查低效、设计周期长、施工运维粗放等痛点,而AI大模型在知识管理、方案生成及现场监测等方面潜力巨大。团队分享了国内外建筑大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BIM信息检索、施工安全识别等应用案例,并强调轻量化部署对偏远地区项目的重要性。中冶建工集团代表提出,希望从合同评审、智慧报表等细分场景切入,逐步构建“AI+建筑”全流程解决方案。
我院“三峡智创”团队成员吕庆国博士和张强强博士分别展示了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大模型实践成果,如医疗问诊轻量化模型、课堂智能评测系统筹,为建筑行业提供跨领域参考。双方一致认为,需结合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场景资源,打造差异化应用。例如,通过无人机采集数据辅助施工监测、利用AI大模型辅助技术方案评审或开发AI培训系统提升一线人员技能。中冶建工集团表示,将联合我院梳理需求清单,落地示范性应用,并计划共建“中冶建工-AI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产品化。
针对项目实施风险,代祥光副院长强调“小步快跑、分阶段验证”的策略,优先确保单一场景的完整闭环。双方拟定以半年为周期,通过需求调研、技术论证与试点应用,形成可复用的标准化模块。中冶建工集团董事长指出:“AI不是替代人力,而是提升央企效能的关键工具。此次合作将为行业树立标杆。”

此次交流标志着我院在产研融合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以AI技术驱动建筑行业提质增效,助力“智能建造”国家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