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 2025年5月22日 15:00-17:30
会议地点: 明辨1-421
参与导师: 余红宴、张先休
参与成员: 唐舒宇、杜雪倩、连硕、翁春梅、胡小婷、梁峰源
一、会议背景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计算机科学学院组织,旨在提升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锻炼汇报与答辩能力,促进跨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采用学生汇报+互动问答+专家点评相结合的形式,邀请导师参与指导与评分。
二、会议内容
1. 学生汇报环节
唐舒宇
汇报主题:项目实践方法与个人科研成果分享
内容概述:围绕“如何开展一个完整项目”进行了系统讲解,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从选题调研、团队协作、任务分解、阶段推进、成果总结等方面,分享了项目实施的全流程经验。
杜雪倩
汇报主题:如何学习一门新技术
内容概述:分享了自己在学习新技术过程中的方法与思考,涵盖从技术选型、资料获取、学习路径规划,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连硕
汇报主题:科研论文写作与投稿
内容概述:围绕科研论文写作与投稿流程进行了深入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讲解了论文撰写的整体结构,审稿流程与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学术诚信和规范引用,鼓励大家尽早参与科研写作,积累经验,为今后的研究和深造打下基础。
翁春梅
汇报主题:“互联网+”大赛项目解析与传感器技术分享
内容概述:系统讲解“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赛道设置、组织流程、评分逻辑,并以自研项目“基于TENG的脉搏检测传感器”为案例,介绍项目从技术背景、系统结构到算法优化的完整流程,展示科研转化与应用价值。
胡小婷
汇报主题:科研论文成果与学科竞赛获奖分享
内容概述:围绕近期的科研论文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介绍了研究的主题背景、关键技术方法以及论文的撰写与投稿进展。同时,她还分享了自己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经历与获奖成果。
梁峰源
汇报主题: 基于NRBO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的温室雾化物联网系统设计
内容概述: 介绍了基于NRBO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策略在温室雾化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分享了项目研究思路、竞赛获奖经历、论文撰写情况及仿真实验结果,展示了该方法在智慧农业环境控制中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2. 互动提问环节
在每位同学汇报结束后,现场导师与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互动,围绕汇报内容进行了深入提问与交流。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多集中在研究方法的适用性、模型选择的依据、实验设置的科学性以及成果的实际可推广性等方面。同学们则更关注技术细节与实现路径,如数据采集方式、控制参数调节方法、仿真平台使用等,并就各自的研究与汇报人展开交流。整体交流氛围轻松但富有深度,不仅帮助分享人拓宽了思路,也增强了全体成员之间的学术理解与互动。。
3. 评委打分环节
评委导师结合汇报内容、演讲表达、答辩情况等维度进行打分。每位同学获得综合评分,结果将作为评优依据,并反馈给指导老师。
4. 颁奖仪式
现场对表现优秀的汇报者进行表彰,鼓励大家持续深耕科研方向,积极参与后续竞赛与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由导师现场颁发证书。
三、会议成果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目标。参会研究生通过汇报与互动,锻炼了表达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加深了对自身研究内容的认识。导师点评引导精准,现场氛围积极,推动了跨课题交流与协同发展。
四、会议总结
此次学术交流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碰撞学术思想的平台。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学术了解,也为研究方向协同、科研转化合作创造了契机。希望未来此类活动能够常态化举办,进一步助力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