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研学活动
位置: 学院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学活动 > 正文

计科学院2025年“智汇创新”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5-09-30   点击数:


时间:2025626日  地点:明辨楼142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5626日成功举办了2025年度智汇创新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第六期)。本次活动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主任钟静教授担任主持人,并荣幸地邀请到了熊江教授、涂承胜教授以及朱丙丽教授作为特邀专家。活动期间,来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五位研究生——杨洁、谭丝匀、吕丞、龚烽以及彭欢欢,依次上台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汇报。本次活动专为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量身打造,旨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梳理科研思路、明晰学术方向、夯实研究基础,为高质量完成硕士论文和顺利毕业奠定坚实基础。此次交流盛会吸引了超过70名研究生踊跃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

IMG_7661

1  学术交流照片

一、科研引航,筑梦未来

活动开始,主持人钟静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宗旨与安排,并对2023级研究生毕业答辩相关事宜作了重点提醒,包括论文撰写时间节点、学术成果要求、课程学分审核等关键要素,帮助同学们提早做好毕业准备、合理规划时间、稳步推进科研任务。此举有效增强了同学们的目标感与紧迫感,为后续学术工作指明了方向。


IMG_7673

2 钟静教授开场分享照片

二、精准汇报,碰撞思想火花

在学术交流环节,来自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代表依次进行了精彩汇报,内容涵盖课题研究进展、学科竞赛参与、科研论文撰写体会及实验仿真设计与优化等多个方面,汇报内容详实、逻辑严谨,充分展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和扎实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彭欢欢同学,她以自身在智能农业方向的研究为例,深入分享了从选题构思到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同时结合参与“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的经验,讲解了如何将科研与实践融合、如何在高强度的任务中合理安排时间、提升效率。她还贴心地向低年级学妹们分享了学习经验,建议大家尽早明确研究方向、多向导师请教、注重基础知识积累与科研素养的培养,并鼓励大家勇于面对科研过程中的挫折与挑战,调整心态、持续前行。她真诚、务实的分享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也激发了在场同学对科研道路的更多思考与共鸣,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不断,充分体现了研究生群体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IMG_7671

3 彭欢欢同学交流分享

在竞赛方面,谭丝匀同学也分享了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积极参与多项人工智能类竞赛的经历,包括全国研究生计算机博弈大赛、人工智能技术挑战赛等。她详细讲述了在竞赛过程中如何围绕实际问题快速建立模型、如何与队友分工协作高效推进项目进度、以及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成果展示与技术报告撰写。她强调,竞赛不仅是检验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锻炼逻辑思维、沟通表达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实战机会。通过竞赛,她进一步巩固了理论基础,也激发了对科研方向的兴趣和思考。她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各类竞赛项目,特别是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科竞赛,在“赛研融合”中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科研和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她实战中的沉稳与反思中的理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竞赛指导与信心支持。

IMG_7645

4 谭丝匀同学交流分享

三、专家点评,赋能成长路径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钟静教授、涂承胜教授、熊江教授和朱丙丽教授等多位资深导师担任评审专家,他们从学术性、创新性、逻辑性、展示效果、应用前景、答辩表现等多个维度,对参会研究生的汇报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点评,并在现场与同学们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与指导。

钟静教授对同学们在科研汇报中的逻辑结构与问题意识给予了肯定,特别指出部分同学在选题聚焦与研究目标设定方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同时建议大家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提升理论深度与实践融合的能力。涂承胜教授则着重评价了同学们在数据处理和建模方法上的严谨性,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尝试不同算法与模型对比验证,不断优化实验设计,提高科研结果的可信度和推广价值。

熊江教授在点评中提到,同学们在展示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科研素养,尤其是在答辩环节,面对评委提问应答得体,展现了沉稳的学术风貌。他也建议同学们在论文撰写阶段注意结构清晰、文献引用规范、图表表达直观,以提升整体学术表达质量。朱丙丽教授则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与教学经验,对彭欢欢、谭丝匀等同学在竞赛与科研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果表示高度赞赏,并鼓励大家多参与跨学科项目和团队合作,在多元背景下锤炼科研能力、拓展视野。

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和悉心指导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建议和实践方向,不仅帮助大家拓宽了学术视野、优化了研究路径,也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信心与动力。

IMG_7666

5 专家点评环节

四、表彰先进,激励奋进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钟静教授、涂承胜教授、熊江教授、朱丙丽教授等多位资深导师担任评审专家,他们从学术性、创新性、逻辑性、展示效果、应用前景以及答辩表现等多个维度,对参会研究生的学术汇报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点评。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始终秉持客观、公正、专业的态度,不仅对同学们在科研成果展示中的亮点给予充分肯定,也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并现场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互动交流。

在点评环节中,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与指导经验,围绕选题聚焦的科学性、研究路径的可行性、论文结构的严谨性、实验数据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精准分析。钟静教授指出,研究生要注重科研选题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强化问题导向思维,同时提升论文写作的逻辑结构与表达力。涂承胜教授则特别强调科研与竞赛相辅相成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在多场景、多任务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朱丙丽教授鼓励同学们注重跨学科交叉合作,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学术创新的新思路。

在随后举行的颁奖环节,熊江教授为获得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一等奖的谭丝匀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对她在深度学习模型改进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涂承胜教授为二等奖获得者彭欢欢和杨洁同学颁奖,肯定她们在科研与竞赛融合、科研思路清晰性以及表达逻辑方面的综合能力。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研究生扎实的科研能力与积极的探索精神,更体现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

通过本次高水平的点评与交流,参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获得了宝贵的学术反馈,也明确了未来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课题攻关和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bfb37d7c1d251579a3571881baae559b

6 专家颁奖环节

五、总结展望,共赴科研星辰

本次“智汇创新”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检视问题、借鉴互学的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了跨课题组、跨专业之间的学术互动与经验共享。通过系统性的交流与评议,同学们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逻辑清晰与实证支撑,增强了科研自信心,也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攻坚重点。

未来,我院将持续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研究生成长为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共同书写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版权所有:重庆三峡学院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 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